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医药卫生杂志编辑部
MEDICINE AND HYGIENE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期刊信息
ABUIABAEGAAgov-b_gUomLec5AEwkAM4gwQ

期刊名称:医药卫生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医药卫生杂志社

期刊总编:车东林

国内刊号:CN50-9219/R

国际刊号:ISSN1671-5675


03.jpg


01.jpg


02.jpg

新闻详情

慢性盆腔炎中医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04-12 17:39作者:张思绮   陈丽文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长春市 邮编130117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房事不节、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以及不注意经期、产褥期调摄导致正虚湿毒、湿热之邪内侵与气血互结,蕴结胞络胞脉造成。临床上可分为肾阳虚弱型、血虚失养型、湿热瘀结型、气虚血瘀型、寒湿阻滞型。中医药多在辨证分型指导下治疗本病,疗效肯定由于辨证分型不统一, 且多使用汤剂, 服用不便, 故提出应在研制有效剂型方面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展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前言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D)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病程迁延所致;盆腔炎病情的长期存在会累及多个部位,主要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顽固、复发率高等三个特点。目前临 床上治疗盆腔炎疾病方法主要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CPID病情较为顽固, 往往经久不愈, 当机体抵抗力较 差时, 可反复急性发作。 临床以下腹疼痛, 肛门、腰骶坠胀、 白带增多、有异味、月经不调等临床表现为特点。 该病可导致慢性盆腔痛、输卵管妊娠等, 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本病 属中医“癥瘕”、“腹痛” 、“带下病 ”、“痛经 ”、“不孕”等病证 范畴, 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是一种缠绵难愈的疾病。下面就其发病及治疗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发病概况

PD大多数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据统计,广西省和河北省所属的城市和农村地区3067名年龄在22~60岁的已婚女性进行有关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调查,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42.1%,其中盆腔炎占10.9%,35岁以下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最高,为45.2%。在俄罗斯,慢性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率为60%~70%,有20%~30%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慢性盆腔炎。邯郸纺织公司 12496名纺织女工妇 科疾病普查, 结果发现 CPID发病率占第 3位, 为 8.77%, 并 且 40岁以前发病率较高。 山东省卫生厅[ 5] 对该省的 4074 例年龄在 60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调查 , 发现妇女生殖道 感染患病率最高, 为 60.1%, 其中 CPID占 9.3%。 刘民等[ 6] 调查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妇女 615 人, 附件炎检出率为 10.5%。

由于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及宫内节育器应用的增多,盆腔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鉴于其发病率,并且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且可反复发作,可致不育,且有增加宫外孕的危险,因此慢性盆腔炎的防治已为人们日益所视,成为医学界瞩目的课题。


2   病因病机研究

“血瘀”为其主要病机。中医伦理认为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主人身之经血津液,瘀作为一个核心病理, 可以因寒而瘀, 因气 滞而瘀或因虚而瘀。 且有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障碍, 说 明“瘀”作为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础是有客观依据的。妇人经期,产后摄生不慎,邪易趁虚而入, 与血搏结, 致胞脉之气血运行受阻, 进而瘀滞不通, 从而导致 “瘀血”的产生。“湿浊”为其重要病因 白带增多是慢性盆腔炎的主症之一。 中医学认为带下病主要以湿邪为患久病正虚不可忽视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 不及时或不彻底转变而来, 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短则数月, 长则达数年甚至十余年, 气血郁滞下焦日久, 必将损伤人体 元气, 元气不足, 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 则进一步导致血流缓 慢, 滞涩沉积, 而在经脉中形成瘀血, 加重患者病情;另元气 不足, 无力抗邪, 外邪又可乘虚而入与虚邪相结, 瘀滞于里, 使病情缠绵难愈

3中医药治疗

3.1 寒湿凝滞型:治宜散寒除湿, 化瘀止痛。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3.2湿热蕴结型:方用清热化瘀汤 (当归、赤芍、丹皮、丹参、红藤、车前子、黄柏、益母草、生地) 加减;

3. 3气滞血瘀型 :治宜理气止痛, 活血化瘀。 方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及桃红四物汤加减;

3.4癥结痞块型:方用除痰消癥汤(半夏、积实、胆南星、贝母、牡蛎、茯苓、赤芍、刘寄奴、当归、玄胡、夏枯草、焦山楂)加减治疗。

4 结论与展望

盆腔炎的西医治疗目前仍以抗菌, 消炎为主, 西药中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 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 由于组织粘连化、局部循环障碍, 抗生素难于渗入局部发挥作用, 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较差, 且抗生素不具备缓解粘连及止痛作用, 故慢性盆腔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 疗效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盆腔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多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 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方药治疗 , 临床效果显著。 因此积极开展防治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学的实验研究, 运用现代方法和手段对传统中药进行开发和利用, 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 研制出更为有效的中药成药和制剂, 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但由于中医辨证的主观性, 故临床上证型繁多, 无统一客观的辨证分类依据, 且剂型较局限, 多采用汤剂。 服药方法上的不便, 亦是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原因之一, 从而影响疗效。因此, 探索在临床上有实效且易于临床医生运用和被广大患者接受的有效剂型, 是推广中医药防止慢性盆腔炎的当务之急。回顾历史,老一代的医家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 要贡献,积淀了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着眼现在,我们满怀中医梦,在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道路上一步一步向前 走。“千里不辞行路远”,面向未来,我们要肩负起时 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传播中医学文 化,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参   考   文   献]

[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 (第 6版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268 ~ 276

[ 2]王临虹, 赵更力, 陈丽君, 等.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调查[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6):464

[ 3]邱冬梅, 谭金凤.5985 例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分析 [ J] .广东医学, 2002, 23 (5):526 ~ 527

[ 4]翟风利.12496 名已婚纺织女工妇科疾病普查[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3, 16(4):239 ~ 240

[ 5]孙晓绮, 张爱国, 单宝德, 等.山东省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防治对策[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9):560 ~ 562

[ 6]刘民, 梁万年, 张孔来 , 等.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 J] .生殖医学杂志, 2000, 9 (4):201 ~ 206

[ 7] CatherineL.Haggerty, RichardSchulz, RobertaB.Ness. LowerQualityofLifeAmongWomenWithChronicPelvicPain After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Obstetrics&Gynecology, 2003, 102 (5):934

[ 8]曹素月.盆腔炎发病因素的概念 [ J]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87, 3 (3):164

[ 9] MarBeeBaHK.免疫调节剂在慢性女性内生殖系统炎症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J] .国外医学, 免疫学分册, 1996, 19 (6):326 ~ 327

[ 10] 姚石安.妇友冲剂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 J] .甘肃中医, 1994, 7(2):38

[ 11] 赵翠英.妇炎净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 87 例分析 [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 (3):6

[ 12] 陈诗亮.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论治 [ J] .湖北中医杂志, 1996, 18(1):43

[ 13] 罗元恺,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J] .新中医, 1993, (3):17

[ 14] 赵松泉.盆腔炎辨证论治 [ J] .中国医药学报, 1995, 10 (4):56

[ 15] 傅方珍.盆腔炎证治[ J] .中医杂志, 1986, 27 (7):11

[ 16] 刘秀宁.当归元胡汤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 112例观察 [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 14(3):178 ~ 17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思绮,女,汉族,1995年8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邮箱:731233623@qq.com

通讯作者:陈丽文,女,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首页   |     过刊目录    |     期刊简介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录用查询    |     医疗资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09~202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杂志社
《医药卫生》杂志是医学学术期刊,欢迎有能力的个人或单位为我刊组织推荐优秀学术论文稿件
编辑部电话:023-48488799   投稿邮箱: yywszzbjb@163.com   
武汉墨海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