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医药卫生杂志编辑部
MEDICINE AND HYGIENE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期刊信息
ABUIABAEGAAgov-b_gUomLec5AEwkAM4gwQ

期刊名称:医药卫生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医药卫生杂志社

期刊总编:车东林

国内刊号:CN50-9219/R

国际刊号:ISSN1671-5675


03.jpg


01.jpg


02.jpg

新闻详情

从中医学浅谈小儿厌食症的古今发展

发表时间:2023-01-04 16:18作者:胡月   原晓风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 长春市,13000

从中医学浅谈小儿厌食症的古今发展

胡月   原晓风 通讯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 长春市,13000

小儿厌食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儿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食欲减退主要症候的疾病,多因的运化失调胃失和降,导致儿童口中黏腻不爽,不思饮食,口中异味难闻。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六淫邪气、先天禀赋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而造成脾运失常,胃纳不佳,纳食减少等症状。

一、古籍中对小儿厌食症的名称记载

《素问》:“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提出厌食症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书籍中对厌食症的命名亦有不同,如《备急千金药方》中的“不食”;《幼幼集成》中“乳食不下”;《小儿药证直诀》中“不思食”;《幼科发挥》中“不嗜食”、《临症指南医案》中“不食”等。古代对“厌食”没有统一的名称,但对其的治疗已有相应的记载。《小儿幼科条辨》中首次提出了“小儿厌食症”。

二、古代医家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小儿厌食症的病因

1.1喂养不当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无节制的喂养,会导致肠胃损伤。《素间·奇病论》 曰:“甘者,令人中满”。嗜食肥甘厚味,中焦痞满,不思饮食。《幼幼集成》:“小儿之病,伤食最多。”任何食物都应适当进食,过量的补充营养也易引起小儿厌食。《医宗金鉴》中:“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提到:“谓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指出饮食应有节制,才能固护健康。

1.2他病伤及

五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脏的运化失调也是影响小儿厌食症的治病原因。人本身有阴阳属性所构成,五脏六腑之间相生亦相克,一脏过及或过衰易引起相乘、相侮

1.2.1肝

   明代医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论述小儿五脏的特点“肝有余,脾常不足”,“脾常不足者……其气尚弱,故曰不足。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属“土”,在五行相生相克中,“木克土”,在临床中,患儿性情急躁,胸胁胀满,情绪难以控制,导致肝气不输,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肝气过盛,脾气不舒,故出现不思饮食,食欲减退,面青,眼睑淤青等症状。

1.2.2肺

清·李用粹编撰的《证治汇补》中“恶食非指一端,有胸中痰滞者”,《保婴撮要》曰:“一小儿伤风咳嗽,服参苏饮,加痰盛喘息,腹胀不食,此碑肺虚而复伤也”。肺为“华盖”,主一身的气节,肺属“金”,在五行中,与脾胃为母子关系,两脏有一脏受累,都可引起疾病的产生,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母病及子,容易引起小儿厌食等疾病。

1.2.3肾

   “先天之本”谓之肾,为人体生之根“后天之本”谓之脾胃,为人体生命之源。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生命的主干先天的不足,影响后天的脾胃的运化。两脏间必须维护这相对平衡的水平,任何一方受累都将引起他病的产生。《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三》曰: “下元虚亦令人不食。同时脾病及肾”,下焦中元气虚,可致使不思饮食,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故患肾病的患儿则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景岳全书》中“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1.3情志因素

   《儒门事亲》:“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者乘脾也。”小儿“形气未充”等生理特点,多表现为神气怯弱,善恐易惊,若家庭氛围时常有打骂,恐吓等威胁行为,会导致儿童情志抑郁从而引发厌食。

1.4药物伤脾

   刘斐[]在古代医学文献研究中,指出药物对脾脏的影响,药有四性五味,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虚赢论》“皆因误行转下之药,亡耗津液,致胃虚发渴不食。“是药三分毒”,不正规的用药,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幼科折衷·上卷·痢疾》:“亦有误服痢药致药毒犯胃而不食者,亦有服温涩药太早邪气闭遏胃口而不食者。

2.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

2.1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小儿厌食症,多以脏腑辩证为纲,主要是从脾胃论治,主要辩证的是脾失健运为主魏美晨[]通过总结小儿厌食症将其分为五个证型论治,陈晓[]又提出本病还包括饮食积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及脾虚虫积等证型。李彦飞[]提出喂养不当使脾失健运,又因体制不同,在临床常见脾气亏虚和胃阴不足两种,故总治则为运脾开胃大法,运用苍术为君药,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益胃汤,分证而治,取得很好的疗效。

2.1.1脾失健运

   崔蕾[]以“健脾不在补而在运”这一治疗原则,通过临床观察50例应用健脾消失汤,运用自拟健脾消食汤:党参、茯苓、佩兰、炒薏苡仁、白豆蔻、砂仁、藿香、白术、枳壳、槟榔。该方是由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化裁而成。全方共奏健脾祛湿、消食和胃之功效。

2.1.2脾胃气虚

   赵禧[]认为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溺,过食肥甘厚味,甚至强迫儿童进食,日久导致脾胃损伤,出现脾胃气虚的表现,脾胃损伤则化源不足,四肢、肌肉不得儒养,见身疲,毛发枯燥,头大颈细,方中用太子参、白术、陈皮作为君药,太子参药性平和,为清补第一要药,补中益气,白术为脾脏补气的第一要药,合芳香之陈皮有行气开胃的作用。在治疗脾胃气虚证取得明显疗效。

2.1.3脾胃阴虚

赵琼[]根据“运脾养阴”的治疗大法 , 选用加味益胃汤治疗。其方系在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益胃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一方面以芳香化湿之品醒胃悦脾以复运, 另一方面以甘凉濡润之品以益胃养(脾)阴, 促进胃气之和降,有效改善了患儿津亏失濡等症。

2.1.4肝脾不和

陈瑜[]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肝脾不和,给予: 炒柴胡、白芍、郁金、党参、白术、广陈皮、炒山楂、枳壳、砂仁、甘草,随证加减,治疗肝脾不和,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功。

2.1.5饮食积滞

  袁洋[]等运用导滞汤治疗小儿厌食症饮食积滞型,治疗组疗效为92.5%,应用后可明显改善嗳腐口臭、厌食呕恶、大便不调、腹胀口渴等症状。

2.1.6脾胃湿热

   吴晶[]在对气导师治病的临床总结,指出在治病时注重舌象上的变化,认为舌苔黄厚或腻是湿热之邪最具特异性的表现,故从湿热论治。以霍朴夏苓汤合保和丸加减,达到清热化湿、消食导滞的治疗原则。

2.1.7脾胃虚寒

   谢景翠[]提出了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寒与气池有关,有60%的患儿出现“气池”青紫,提示脾胃虚寒与气池有关系。《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中有“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青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的记载。此法可充分运用到临床。

2.1.8脾虚虫积

刘晓鹰[]在通过运用四君子汤加使君子、槟榔、南瓜子来治疗小儿虫积型厌食,症见脐周疼痛,饮食异常,面部白班,大便下虫或粪检见蛔虫卵为特征。治当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2.2体质因素对厌食症的影响

   陈立[]通过对中医小儿体制辨识,根据“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来指导临床用药,并在郑宏[]提出的小儿辩证体质:正常质、脾胃虚弱质、肝肾不足质、肾气不足质和血虚型质等、郑燕霞[]提出的平和(均衡)型、肺气虚型、脾气虚型、肾虚型的分析得出,可根据体质不同配合“角药”治疗小儿厌食症。

结语

   小儿厌食症已成为儿童疾病中常见的高发疾病,综上所述,中医方面对此病的研究归为脾胃系疾病,但当辨病时也要结合其他因素,做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可通过口服中药、中西医联合用药、穴位贴敷、针灸、捏脊、推拿、艾灸、耳穴贴压、刮痧等不同,在临床上有较多的选择性,与此同时,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多以补充微量元素、含有氨基酸的药物及提高胃动力为主,虽药物的口感较好,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少。但长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临床上只短暂的改善了小儿厌食症症状,稍有改变就又见反复,故可用中医方法的多重组合来治疗本病,达到预后最佳的疗效。


首页   |     过刊目录    |     期刊简介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录用查询    |     医疗资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09~202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杂志社
《医药卫生》杂志是医学学术期刊,欢迎有能力的个人或单位为我刊组织推荐优秀学术论文稿件
编辑部电话:023-48488799   投稿邮箱: yywszzbjb@163.com   
武汉墨海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