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医药卫生杂志编辑部
MEDICINE AND HYGIENE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期刊信息
ABUIABAEGAAgov-b_gUomLec5AEwkAM4gwQ

期刊名称:医药卫生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医药卫生杂志社

期刊总编:车东林

国内刊号:CN50-9219/R

国际刊号:ISSN1671-5675


03.jpg


01.jpg


02.jpg

新闻详情

营养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营养KAP及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4-05-09 21:39作者:​  黎红梅 辜红娟 谢康山来源:武警湖南总队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营养知识、态度、实践(KAP)及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内科病区246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教育,干预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KAP和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KAP评分、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KAP评分、营养良好例数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及例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可提高慢性病患者营养KAP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教育;营养干预;慢性病;营养KAP;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慢性疾病也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它是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慢性颈肩腰腿痛等为典型的一类疾病,它的特征是病程长、病因复杂、对健康造成损害和社会危害等[1]。赵丽云等认为[2],膳食结构不均衡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引起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慢性病的病程控制过程中,开展营养教育干预是一项科学有效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内科病区收治的246例患者分组开展营养教育干预,研究不同类型的膳食指导对慢性疾病病人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从2020年8月份到2022年7月份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246名慢性疾病病人中,将他们分成两个不同的组(n=126)和对照组(n=120)。入选条件:①对慢性 NCD (慢性)患者有明确的临床表现;②现役军人,愿意配合研究及调查者;③神志清楚,住院时间≥20天。排除条件:①有明显的身体或心理问题,伴有言语交流困难的;②不愿意接受调查的;③住院时间<20天。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项目

观察组

(n=126)

对照组(n=120)

χ2/t

P

年龄(岁)

28.8±3.4

29.2±3.2

﹣0.95

>0.05

性别





男(n;%)

118(93.65)

114(95.00)

0.18

>0.05

女(n;%)

8(6.35)

6(5.00)

0.18

>0.05

文化程度





初中(n;%)

20(15.87)

18(15.00)

0.03

>0.05

高中(n;%)

70(55.56)

68(56.67)

0.13

>0.05

大专及以上(n;%)

38(30.16)

34(28.33)

0.10

>0.05

住院天数

33.5±3.6

32.9±3.5

1.33

>0.05


1.2 研究方法

营养KAP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营养状况评估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调查员由专业营养师担任,经过统一培训,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干预6个月后进行调查及评估。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246份,失效14份,回收有效率为94.6%。

1.2.1调查方法

本研究依据中国营养协会2018年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人群KAP量表和专家意见,对军队病人进行前期筛查,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状况量表。量表具体包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3个方面。使用赋值法对结果进行评分,营养知识部分包括18道题目,每道回答正确得1分,得分范围0-18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部分均采用积极、中立、消极打分,前者8道题目,评分0-16分,后者14道题目,评分0-28分,营养KAP满分为62分。问卷经相关专家审阅并反复修改,专家校正效度为0.90。

1.2.2评价方法

小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是国际推荐的评价营养状况的方法[3]。该评定法从人体测量指标、整体评估、膳食评估、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主观评价4个维度来评估营养状况。MNA评分大于或等于24分,表示较好的营养状况;17≤MNA评分<23.5分,提示可能出现严重营养不良;MNA评分<17分为营养不良状态。

1.3干预措施

1.3.1对照组

采取常规营养教育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由经治医生、责任护士根据病种及饮食种类开展营养指导,定期安排营养师讲授营养相关知识,科室学习室滚动播放营养知识录像等,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管理。 

1.3.2观察组

在常规营养教育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配发营养教育资料。每名患者配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明食物营养成分表》及《常见慢性病膳食营养指南》等资料,要求患者长期保留资料,用以指导膳食搭配及饮食行为管理。②实施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以患者一般资料、体检结果及治疗膳食要求为依据,制订出个性化的营养教育方案,具体内容有:一对一讲解患者营养 KAP及营养状况评估情况、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一日膳食成分推荐量、合理饮食搭配、健康食疗方法推荐、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等。③专职营养师监督指导。专职营养师每日下科指导,检查营养教育方案是否科学、饮食搭配是否合理,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④落实出院后延续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严格按照营养指南要求进行膳食营养管理;建立营养健康教育微信群,专职营养师任群主,患者出院后随时与营养师保持联系,通过微信视频咨询营养问题,营养师随时对患者进行指导,发现膳食问题及时纠正,根据需要定期推送营养健康科普类文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营养KAP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之前的 KAP得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经过干预之后,对照组的 KAP得分发生了很小的改变,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 KAP得分显著地比干预之前和对照组高,存在着显著的差别(P<0.05,表2)。

2.2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前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经过干预之后,对照组的营养状况发生了很轻微的改变,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良好的例子明显比干预前和对照组要多,出现营养不良风险的例子和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例子相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表3)。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KAP评分比较(x±s)


项目
         观察组
(n=126)

          对照组
(n=12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营养知识
9.76±2.87
13.16±2.79①②

  9.57±2.84
10.12±2.82
营养态度
11.96±2.94
12.72±2.83①②

  11.68±2.89
12.03±2.87
营养行为
18.85±2.68
22.16±2.74①②

  19.32±2.75
19.72±2.84
KAP总分
40.62±6.78
48.53±6.87①②

40.83±6.84
41.25±6.92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n;%)


项目
       观察组
(n=126)

          对照组
(n=12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营养状况良好
85(67.46)
117(92.86)①②

81(67.50)
87(72.50)
存在营养不良风险
32(25.40)
7(5.56)①②

30(25.0)
25(20.83)
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9(7.14)
2(1.59)①②

9((7.50)
8(6.67)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3 讨论

近几年,我军慢性疾病的病种构成呈现出较大的广谱性,且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对部队的发展与作战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制约[4]。科学饮食是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5]。对部队慢性病患者开展针对性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6],本研究对部队慢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后,收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3.1营养教育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患者营养KAP水平

知信行理论把人的行为变化划分为3个相继的进程,即对知识的认知,对信念的形成和对行动的形成,即KAP理论[7]。营养KAP调查于20世纪70年代在医学领域得到开展,并广泛应用于营养学研究。通过对患者的营养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8]。这项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经过了介入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以及 KAP总得分都显著地比介入之前及对照组要高,并且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表明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营养KAP水平,促进患者膳食营养合理及身体健康。

3.2营养教育干预可改善慢性病患者营养状况

通过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可以让人们转变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营养不良,进而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生[9]。观察组针对慢性病患者特点,积极开展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通过强化教育及营养师全程督导,教会了患者自我调整饮食的方法,使他们在食物的选择、搭配及配比方面能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10],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主动纠正重口味、以饮料解渴、不爱吃早餐、喜欢吃宵夜等不良饮食习惯。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例数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例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慢性病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个体化延续性营养教育,可提高慢性病患者营养KAP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智慧,唐明霞.正念疗法在慢性病管理和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23):3676- 3679. 

[2]赵丽云,柳桢,郭齐雅,等.慢性病的营养干预[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5):472- 476. 

[3]Secher M, Soto M, Villars H, et al. The 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MNA) after 20 year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J]. Reviews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2007, 17(4): 293 - 310.

[4]金梅,丁蓉蓉,栾 洋,等. 军队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人民军医,2018,61(8):707-711.

[5]凌文华.我国营养膳食防治慢性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3):215-218.

[6]冯瑞娟,刘 彧,王 然,等.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调查[J].人民军医,2016,59(11):1138-1140. 


[7]曲艳,王艳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饮食营养知信行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


2023,9(4):666-669. 


[8]张海娇,赵娜,牛 东 生.营养教育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


2018,4(10):913-915.


[9]侯煜,徐若男,丁霞.营养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5):471-474. 

[10]张成钢,李申生,崔子祎,等.上海市徐汇区 582 名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5,27( 12) : 780-782.

作者简介:黎红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质量管理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质控及营养管理。




首页   |     过刊目录    |     期刊简介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录用查询    |     医疗资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09~2020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杂志社
《医药卫生》杂志是医学学术期刊,欢迎有能力的个人或单位为我刊组织推荐优秀学术论文稿件
编辑部电话:023-48488799   投稿邮箱: yywszzbjb@163.com   
武汉墨海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