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婴幼儿行PET/CT检查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4-07-05 12:26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婴幼儿行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和2022年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80例婴幼儿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0例;对照组婴幼儿在PET/CT检查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婴幼儿在PET/CT检查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检查成功率、PET/CT的图像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提高婴幼儿行PET/CT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合格率,同时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婴幼儿;全身肿瘤代谢显像(PET/CT) 中图分类号:R47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将PET和CT两种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1-2]。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患者的脑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肺部等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4]。但临床实践中对婴幼儿患者行PET/CT检查的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PET/CT检查时间长,加上婴幼儿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差、不易沟通、对检查和注射的恐惧心理导致婴幼儿的护理配合和检查依从性差,增加了检查的难度,从而导致PET/CT检查的延期甚至检查失败。为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检查效率,目前临床上婴幼儿PET/CT检查常采用药物镇静来辅助检查[5-6]。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常规镇静效果不佳,准备及检查耗时长等问题,导致镇静时间、检查时间与婴幼儿入睡时间不同步,衔接效果差,影响PET/CT检查的图像质量[7]。因而如何提高婴幼儿行PET/CT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合格率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已被证实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策略融为一体,并合理运用于临床,起到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作用[8-9]。因此本文结合本院核医学科80名儿童患者的相关资料来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婴幼儿行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和2022年我院核医学科PET中心行PET/CT检查年龄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没有PET/CT检查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以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气道梗阻患儿、严重心肺病变、幽闭恐惧症患儿以及不能耐受PET/CT检查的患儿[10]。共纳入80例,将2021年1~12月的40例设为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9个月~3岁。2022年1~12月的40例设为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PET/CT检查常规预约和检查流程[1,11]:(1)预约时:发放检查预约单,告知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2)注射F18-FDG显像剂前: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和血糖值,核对身份信息,评估患儿疾病诊断、病情、意识状态、留置针是否通畅,患儿配合度及检查耐受程度等,行心理护理和检查相关知识宣教。(3)注射完显像剂后:嘱受检婴幼儿及家属安静休息等候1个小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上机前半个小时遵医嘱口服镇静药10%水合氯醛(25~75mg/kg),换好纸尿裤,等患儿熟睡后,立即进行检查扫描。(4)检查中:密切观察受检婴幼儿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有无呕吐、痰液误吸、呼吸困难等),确保其安全完成检查。(5)检查结束后:嘱婴幼儿及家属在留观室休息15~30分钟,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嘱其离开,并嘱其适量多喝水勤解小便,促进核素显像剂的代谢,同时指导家属勤换纸尿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以促进患儿舒适。 1.2.2 观察组 ①组建婴幼儿PET/CT检查集束化干预小组 由PET中心(医生、技师、护士各1人)和儿科(医生、护士各1人)组成集束化干预小组[7]。由PET中心的医护人员对PET/CT检查的婴幼儿进行评估,确定观察要点,预防性地制定个性化风险预案。儿科医生根据患儿病情下达医嘱后,由儿科护士执行医嘱,并负责婴幼儿检查前的镇静准备工作和检查后的护理,以此为受检婴幼儿搭建多学科合作的医疗服务团队。 ②制定集束化质控方案 PET中心医护人员负责设计资料收集表,以便更加直观详细地了解PET/CT检查婴幼儿的病情。包括婴幼儿基本信息、生命体征、血糖值、注射F18-FDG显像剂的时间、使用镇静药物的时间、镇静效果、检查时长与次数、图像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等。由PET中心护士详细填写和检查每一例检查婴幼儿的资料信息表,确保信息填写完整。每周对检查中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质控、整理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改进和优化措施,每月组织科内学习检查流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做好培训和考核记录,以便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③优化PET/CT检查预约流程 (1)PET中心严格落实分时段预约流程,告知受检者按照预约时间来检查。将婴幼儿的检查时间集中在早上,优先安排在成人PET/CT检查之前,尽可能减少其他成人注射F18-FDG显像剂后对婴幼儿的外照射。同时分时段预约可以营造相对安静的候诊环境,有利于婴幼儿在上机检查前进入熟睡状态。(2)婴幼儿预约成功后,由PET中心预约岗位将预约申请信息提前发送到小组各成员,以便提前评估婴幼儿病情,确定镇静方式,检查当天携带镇静药物至PET中心。(3)发放专用的婴幼儿PET/CT检查宣教手册。内容包括检查前禁食6小时(可以喝清水),检查当天穿无金属纽扣或饰物的衣物,备纸尿裤,预留留置针,备镇静药物。告知家属提前熟悉检查流程示意图和检查中的体位摆放要求等,以便家属和患儿提前适应检查环境,减轻其恐惧心理。 ④实施集束化镇静方式 受检婴幼儿注射完F18-FDG显像剂以后,在上机检查前30分钟由儿科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儿科护士遵医嘱为婴幼儿使用镇静药物。常规镇静用药为口服10%水合氯醛(25~75mg/kg),对于口服镇静药物效果不佳或无法通过口服用药的受检婴幼儿,则需遵医嘱通过静脉给药。使用镇静药物后每5分钟由儿科医护人员评估患儿的镇静效果,按Ramsay镇静评分标准打分[12]。评分达到5分时即可进行检查,若15分钟Ramsay评分还未达5分,儿科医生需评估是否增加药物剂量。 ⑤实施集束化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即让受检婴幼儿在候诊和检查过程中尽量达到身心舒适、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舒适的程度[13]。包括以下几项护理措施:(1)为婴幼儿营造舒适的候诊和检查环境:保持干净整洁,调节适宜的温湿度,为受检婴幼儿提供软质沙发,避免其发生碰伤。(2)婴幼儿在候检过程中若出现疼痛或不适,医护人员及时给予评估和干预。当婴幼儿出现不适时,无法像成人一样准确地表达和描述,医护人员要注意从其啼哭和表情、意识、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的变化中分析其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3)PET中心护士在为受检婴幼儿测量手指血糖和注射F18-FDG显像剂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预防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刺激。(4)根据每例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个性化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癫痫患儿易受声光刺激,应为其提供安静的候检环境;病情不稳定的婴幼儿在候检和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活动自如的婴幼儿要做好预防摔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⑥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 即根据受检患儿的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性格特征等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14]:(1)个性化的护患沟通技巧,比如针对不能语言沟通的婴幼儿,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加强患儿的理解[15];对比较恐惧和抗拒的婴幼儿可通过讲故事等轻松愉悦的方式消除患儿的惧怕;对于啼哭胆怯的婴幼儿可以给予鼓励表扬的话语使患儿更好地配合。(2)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根据受检婴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病情等因素,给予患儿和家属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安慰。 ⑦评价方法 从PET/CT检查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应用PET/CT(型号:Discovery 710;美国GE公司)的后处理系统AW4.5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指标:(1)一次性检查成功是指镇静后患儿一次性完成检查中所有序列,没有重复扫描。(2)图像质量合格是指影像中患儿身体摆位正确,头和躯干各组织轮廓清晰,没有伪影和重影(靶与非靶组织显影明显)。PET与CT融合效果较好,是显像成功的判断标准。(3)婴幼儿检查完毕后,常规调查家属满意度,分3个等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n(%)],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合格率计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97.50%)和图像质量合格率(95.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0.029, P= 0.025)。 2.2 家属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PET/CT图像质量的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 P=0.026)。见表2。 3 讨论 3.1 集束化护理通过制定个性化风险预案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通过组建婴幼儿PET/CT检查集束化干预小组和制定资料收集表,可以全面对婴幼儿做好检查前的评估,了解其病情,预防性地制定个性化风险预案。同时,通过搭建多学科合作的医疗服务平台,便于及时便捷地与检查小组人员进行婴幼儿病情变化、检查安排、辐射防护[16]等方面的沟通,这些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婴幼儿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3.2 集束化护理通利于婴幼儿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检查 由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实施集束化镇静方式,有利于婴幼儿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检查。综合医院的PET/CT设备有限,检查对象、检查部位复杂,而且检查耗时长,当婴幼儿用药后还没有入睡时,检查室则会安排其他患者检查,当婴幼儿镇静达标时,因为其他患者在检查中,从而错过最佳镇静时期,导致检查不能顺利完成。实行集束化策略后,将婴幼儿集中预约在早上进行检查,此时段为婴幼儿检查专用时段,由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在适当的时间实施镇静并及时评估镇静效果,确保了婴幼儿在检查时达到最佳镇静状态,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合格率(均P<0.05)。 3.3 集束化护理能降低婴幼儿PET/CT检查的风险 婴幼儿PET/CT检查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分工明确,规避了以前PET中心独立承担婴幼儿PET/CT检查存在的风险,为婴幼儿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为婴幼儿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根据受检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性格特征等提供个性化的护理需求。通过提升沟通技巧,做好受检患儿的症状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促进了婴幼儿及家属的身心舒适,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均P<0.05)。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通过为PET/CT检查婴幼儿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检查,提高了婴幼儿行PET/CT检查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合格率,改善了受检患儿和家属的就医体验,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这与张文艳[17],董敏[18]等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彩娟,何正中,方建芸,等.Discovery 710 PET/CT儿童18F-FDG显像成功率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20(9):43-45. [2]Wartski M, Sauvanet A. 18F-FDG PET/CT i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 role at initial imaging staging[J]. Diagn Interv Imaging,2019,100(12):735-741. [3]李佳宁,傅宏亮,冯方,等. 18F-FDG PE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分期中的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864-867. [4]刘亚超,沈智辉,党浩丹,等.PET/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1):22-24. [5]王倩,许静,季兴.门诊患儿安全应用水合氯醛镇静的经验[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26(1):63-65. [6] Paparella SF. Chloral hydrate: safety risks still worth mentioning[J]. J Emerg Nurs,2018,44(1):81-83,21. [7]王雪琴,兰芳,赵丽,等.综合医院婴儿MRI检查护理配合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20,35(3):3. [8]蒋小东,沈芳芳.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005):018. [9]王湘萍,许艳艳,方勇.集束化护理在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意外拔管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117-120. [10]韦红娇,潘海辉,柴华,等.心理护理联合个体化宣教对肝癌患者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J].微创医学,2022,17(4):518-520. [11]潘桂霞,彭烨,左长京.PET/CT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52-53. [12]王兴磊,张蜀.急诊科小儿镇静和镇痛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20,35(11):1391-1398. [13]毛智慧,张欢,孙晓婷,等.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B):513-517. [14]陈翠娟,张育淑,尤彩珠,等.心理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烧伤整形术患者术后恢复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595-1599. [15]周焕芳,陈丽娜,任国琴,等.非语言交流在CCU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2):66-68. [16]王蕾主编.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51. [17]张文艳,吴大勇,边艳珠,等.护理因素对儿童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60-62 [18]董敏.医护一体化护理在PET-CT检查者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8):1239-1242.
文章分类:
护理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