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某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调查发表时间:2024-07-12 21:05来源: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孕产妇心理保健需求,为区域内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12月间,采用自行设计《孕产妇心理保健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孕期妊娠心理压力筛查使用孕产妇妊娠压力量表(PSRS),孕期心理健康筛查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对象包括在上海市某区内13家社区建册的早、中、晚期孕妇及产后上门访视的产妇,在知情同意前提下,进行问卷的测评,共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共2961例。结果 孕妇妊娠特有压力水平分级,以轻度为主,占53.2%;妊娠期间对婴儿安全分娩的关注是首位的, 占39.8%;孕产妇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4.35%、12.83%。结论 通过加大孕产期心理健康宣教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在辖区内的社区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中设置心理咨询服务,给孕产妇提供更大力度的心理支持,从而使孕产妇对心理健康有客观的认知和接纳态度,心理保健服务获得更容易,并产生正性作用,降低孕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保健需求 中图分类号:R473.7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对孕产妇自身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新生儿的健康,同时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1]。但由于各种原因,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和疏漏性[2],需要更加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调查,了解该区域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能引起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为改善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提供思路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21年在上海市某区各社区建卡的孕产妇2961名,排除拒绝参加本研究、目前处于精神病发作期者、智能发育不全者。 1.1.1 具体的抽样方案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区2020年在沪分娩数约1.8万例中,按照建卡先后,每隔4人抽取1人作为被调查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收集孕产妇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和心理健康相关数据。 1.1.2 样本量的估算 本研究的样本量计算采用公式N=400Q/P,设显著性水平α=0.05,P=11.9%,Q=1-P=88.1%。据文献报道,国外围产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15~25%和15~22%。在本研究样本量计算时,参照最近年份,城市人口相似北京的检出率来估算[3]。考虑到近年出生数的下降,在2020年的建卡者(按1.5万例估算)中,相当于20%抽样,每个社区按照建卡先后,每隔4人抽取1人作为被调查者。因此,本研究的样本量为2961人。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放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961名孕妇开展调查。以问卷星方式,将自行设计的《孕产妇心理保健调查表》、以及妇妊娠压力量表(P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维护进同一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本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心理保健需求、可能引起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等方面的信息。具体涉及的问题包括孕产史、年龄、非计划内妊娠、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社会支持、怀孕态度、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处事表现等一般情况调查。调查表在社区医生或产科医生指导下,由孕妇独立完成调查表填写,填写过程中若有疑问,及时解决,患者当场提交。 1.2.1 观察指标 妊娠压力量表(PSRS)的评分值共分为4个等级,按照30个条目的得分值来换算,量表得分为总得分值与项目数的比值。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 则分别以50 分和53 分为界,达到即判断为阳性。 1.2.2 统计学分析 资料经双人双遍录入并校对后,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孕妇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年龄集中在 25 ~ 29 岁,占 51.1% ;受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的对象占66.59% ;有固定职业的对象占53.97%。本研究调查对象非本地户口占57.94% ;家庭人均收入中等的对象占65.5%。调查孕妇的社会人口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孕妇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
2.2 孕妇妊娠特有压力水平分级情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2961例孕妇的压力分布如下表,由表可见,患者特有压力水平以轻度压力为主(见表2)。 表2 孕妇妊娠特有压力水平分级
2.3 孕妇妊娠特有压力源 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对母婴安全的担忧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排在前十位的影响孕妇心理压力源阳性条目排序如下。(见表3) 表3 排在前十位的孕妇特有压力源
2.4 产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我区孕产妇焦虑症状的总检出率为 14.35%,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为 12.83%,出于对胎儿和孕妇自身的关注担心,相对而言,焦虑症状的发生程度较抑郁更严重,见表4。 2.5 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及需求 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孕产妇获得心理保健知识的途径是多样性的,频数由多至少依次见下表,排在前三的依次为网络(38.85%)、电视广播(33.77%)和助产医院(19.56%)。孕产妇获取途径需求最多的则依次为宣传资料、产后家访和孕妇学校课程,分别占比61.47%、43.66%和40.28%。在调查对象中,电话咨询、网络和医务人员讲座的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32.32%、24.84%和18.98%。见表5。 表4 产妇焦虑、抑郁发生情况
表5 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获得途径及需求( n = 2961)
2.6 孕产期有心理问题时的求助对象 调查对象获取心理支持的主要来源是丈夫和自我调节,分别占比61.02%和48.62%。父母和朋友或其他亲戚也是获取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分别占比35.32%和24.15%。妇产科医师、心理医师、社区医师和精神科医师的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13.42%、9.26%、6.79%和0.24%。见表6。 表6 孕产期有心理问题时的求助对象( n = 2961)
2.7 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及提供者的需求 获取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助产机构和社区医院,分别占比65.72%和60.45%。综合性医院和精神科专科医院的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52.48%和11.55%。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妇女保健医师和产后访视医师,分别占比56.68%和50.26%。心理医师、妇产科医师和精神科医师的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39.93%、38.95%和3.41%。从表中可以看出,助产机构和社区医院是调查对象获取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机构,妇女保健医师和产后访视医师是调查对象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些结果对于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见表7。 表7 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机构及提供者需求( n = 2961)
3 讨论 本次调查了解了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情况,并为提供更有效的心理保健服务提供参考。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孕产妇对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心理保健服务的形式、社会支持体系以及服务提供需求也都有着明显的特点。 3.1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 孕产妇经历妊娠、分娩、产褥3个阶段时,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内分泌调节和心理特点。孕产期生理性的内分泌变化,使得压力轴,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过度活动,这也是产妇心理敏感,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容易产生的生理基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交织,若不能很好的调节适应,则会诱发焦虑、抑郁的发生,影响母儿的健康。[4-6]本次调查中我区产妇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4.35%,略高于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12.83%,与上海嘉定区2013年的调查结果[6、7、8]相比明显升高。 孕期心理障碍引起的后果严重,不仅影响到产妇自身,还会对子女产生近期和远期影响,社会影响深远且巨大。因此,应当给孕产妇群体更多关爱,及时敏锐地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应对,阻止其造成不良后果。 3.2 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形式需求 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的形式需求是指孕产妇在获取心理保健知识和服务时更倾向于哪些形式和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来获得,但这些媒体提供的心理保健知识存在一定片面性,往往不系统、不具体,只是个案,有的甚至缺乏科学性。因而,调查显示孕产妇更愿意看正规的科普宣传资料,从社区医生的产后访视、或者医院的孕妇学校课堂程等途径来获取心理保健知识。 为了更好地满足孕产妇的心理保健需求,我区在原有孕产期三级保健服务过程中,增加了心理保健相关的内容;并且借助依托社区布局服务网络的第三方心理服务机构“翼心理”,为辖区孕产妇提供便捷的落地服务;孕产期心理保健宣传应从孕前到产后全面开展,目前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已经作为孕妇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内容[9]。同时,管理机构应该保障宣传资料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帮助孕产妇更好地了解心理保健知识,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此外,产后访视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需求。产后访视是指医务人员对产妇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询问,了解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在产后访视中,医务人员应该关注产妇的心理状况,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以预防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孕妇学校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需求。孕妇学校是提供孕产妇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其课程内容应包括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介绍和宣传[10、11]。通过孕妇学校课程,孕产妇可以了解孕产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保健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和应对技能,知晓求助途径,避免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孕产妇管理专业机构应加强心理保健服务的开展,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心理保健服务。 3.3 孕产妇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体系 从孕产妇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体系的角度来看,产后抑郁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核心家庭成员中的丈夫和父母是孕产妇最信赖、最愿意求助的支持者。然而,大多数家庭成员对产后抑郁认知不足,难以在第一时间识别产妇抑郁情绪,并及时作出积极的调整。家庭对母亲有力的支持,可以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下一代。因此,心理问题的纠正离不开家庭支持,心理保健宣教工作除了针对孕产妇本人外,对家庭成员同样重要。情绪还可以相互影响,亲友及医务人员的友善支持同样可感化回馈产妇的情绪,建议通过改善社区硬件设施、提高人员素质提升软实力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为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保健服务。 3.4 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提供需求 依据调查结果,孕产妇对心理保健服务提供机构需求目前以妇幼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助产机构为主,而服务提供者则以妇保医生、分管产后访视医护人员、心理医生为主。提示管理者需要在这些核心机构和核心服务群体中加强心理相关服务的培训,以提供全面的更优的心理服务,从而降低孕产妇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综上,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孕产妇对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而提供有效的心理保健服务应考虑孕产期心理保健的宣传渠道、社会支持体系以及服务提供需求等方面[9-11],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心理保健服务。为此,我们建议: 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宣传工作,贯穿整个孕产期,提供系统、具体、科学的心理保健知识。加强家庭成员、亲友及医务人员的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社会支持。在各级助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加强开展心理保健服务,并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服务。按照《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指导,在备孕、孕期、产时、产后的生育全程,为所有孕产妇、其伴侣及其主要家庭成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辖区特点,通过试验,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切实可行的孕产妇心理干预方案,形成多学科协作的转会诊机制,形成孕产妇管理闭环,切实提升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总之,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加强心理保健宣传、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全面有效的心理保健服务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孕产妇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陈燕,潘信子,周驰,等.妊娠晚期孕妇焦虑抑郁现况及心理干预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 38(1):6. [2]黄燕灵,阙明丰,陈欣林,等.2011—2019年佛山市顺德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4. [3]胡焕青,张继,赵薇等.中国6个县/区孕妇孕期焦虑、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1):47-52. [4]张明园.精神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9-420. [5]贺利平,冀璇,郭先菊,等.高危孕产妇围产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产前感知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2):7. [6]毛红芳,荣荷花,王子文等.上海市嘉定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变化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729-2734. [7]王玉华,俞如葵,赵娟利,等.余姚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9):789-790. [8]王萌,祝丽玲. 1996-2019年我国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2022(015):035. [9]贾风月.围产期孕产妇保健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调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3. [10]胡静,江紫妍,罗太珍.孕妇围生期保健知识认知度及科普知识需求调查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5):3. [11]王景妹,韩奔宇,刘燊.1299名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知识与健康信念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大医生,2022(007):007. 基金项目:闵行区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0MHZ007);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合作项目(编号:2021FM05)。
文章分类: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