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24-07-17 21:21来源:泰州市中医院医用耗材办公室 摘要:目的 探讨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收集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指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参数,同时还考察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IVST、LVPWT、LVMI和LVEF、LVESV、LVEDV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IVST、LVPWT、LVESV、LVEDV均有所下降,LVMI、LVEF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3.33%和对照组11.11%,有统计下意义(P<0.05)。结论 诺欣妥可以减轻心衰时的心肌重构,提高心脏功能,并能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减轻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诺欣妥;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 中图分类号:R541.6 心衰是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心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最后引起的心肺循环异常,该病不仅影响循环系统功能,还会引发肾功能、肝功能、呼吸系统损伤[1]。 目前,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跃居心脏疾患的首位死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调查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3]。如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心功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衰治疗手段均为单一,且易导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加重[4]。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世界上首个将沙库巴曲和缬沙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比较特殊,不仅能防止心血管重塑,还能舒张血管,促进尿钠排出,但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方面,其治疗效果还不清楚。它既能拮抗 Ang II,又能拮抗 Ang II和脑啡肽酶,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是一种全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发挥双重靶点的作用[5]。本文分析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两组,各90人。入选条件: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6]对心衰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术后病人及其家人均有明确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人;既往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罹患恶性肿瘤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均衡可比,如表1所示。 1.2 方法 (1)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规格:10毫克)药物治疗,有症状的心衰或无症状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起始剂量为2.5毫克。并应在密切的医疗监护下服用,以确定其对血压的起始效应,连续服用6个月。 (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诺欣妥(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4,规格:50mg*28片/盒)治疗,诺欣妥可随餐食用,也可空腹使用。因为诺欣妥和 ACEI联合应用有可能引起血管水肿的危险而被禁用。若由 ACEI改为诺欣妥,则在停用 ACEI后最少36个小时之前,方可继续使用。诺欣妥建议一开始服用,一次100毫克,每日2次。对于那些没有使用 ACEI或者 ARB或者使用小剂量以上的病人,建议开始使用50 mg每日2次。依病人的承受力,可增加一倍,每二至四星期,最高为200毫克,每日两次,连续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用药6个月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1)对 IVST、 LVPWT、 LVMI等心肌重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2) 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重塑情况。(3)测定两组病人血浆中IL2、IL4、IL10及TNF-α水平的改变。(4)观察两组患者的副作用,主要有高血钾、低血钠、低血压和肾脏损害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数(n/%)表示,并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室重塑指标比较 两组在治疗之前的左室重构指数相比,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的 IVST和 LVPWT明显降低, LVMI升高,并且两组的所有参数都好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在治疗之前的心功能参数相比, P>0.05,而在治疗后, LVEF明显升高, LVESV和 LVEDV也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的各项参数都好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炎症反应都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如表4所示。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的 ADR分别为3.33%和11.1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5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表2 两组心室重塑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也是一类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不仅仅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其病理特征是心脏泵出的血液难以满足全身循环的血液需求量,导致出现水肿、腹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现象,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8-9]。心搏再同步术是在胸皮下置入一种电脉冲发生器,可有效地改善左室与左室收缩的同步性,从而提升左室的泵血能力[9]。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降低心室辅助装置对心肌造成损害,降低了出血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改善作用,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促进预后恢复[10-11]。但因其易引发冠状静脉窦夹层和穿孔、左心室导线脱位、穿刺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以,临床药物保守治疗仍然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方案[12]。近年来,国家将诺欣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IB类推荐药物,诺欣妥有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标向[13]。心力衰竭是公共卫生领域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即心室重塑。心室重塑会导致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众多研究显示,心衰的发病与炎症反应激活,炎性细胞因子增多有关。诺欣妥是一种新型的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拮抗NPS受体,抑制NPS系统的过度激活。研究发现,NPS系统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诺欣妥能改善心肌细胞钙超载,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从而对抗心室重塑,保护心室收缩功能。此外,诺欣妥还能减轻炎性反应,下调心肌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诺欣妥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塑,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临床前期研究也显示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目前诺欣妥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用于治疗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初步结果显示诺欣妥可以提高患者的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并显著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诺欣妥是一种有望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可通过抑制心室重塑和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但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诺欣妥为心力衰竭的新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关研究[14]指出,心衰与心室重塑密切相关,而心室重塑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心衰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会出现异常,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长,从而加重心脏的体积负荷,使心肌室壁张力增加。引起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的过度活化,产生氧化应激,最后引起心室重塑[15]。通常情况下,心室重塑主要表现为室腔增大、室壁增厚,无法满足肥厚心肌的能量供给,致使出现心功能减退、心肌缺血缺氧等现象,从而发生心肌损害,且具有不可逆性[16]。如何有效地控制心肌重构是心衰防治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在心衰病人中,诺欣妥能够抑制心肌重构,有效促进心功能改善。张相杰[18]等研究表明,诺欣妥能够阻碍患者心室重塑,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符。陈丹[19]研究指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诺欣妥治疗,有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有效提升患者的心功能,而且可减少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诺欣妥的主要成分是沙库巴曲和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它通过沙库巴曲对脑啡肽酶的抑制作用,减缓内源性利钠肽的降解速度,促进心房钠尿肽的利尿作用,并改善利尿效果。此外,它还能抑制醛固酮的激活。沙库巴曲也会导致内皮素-1以及血管紧张素Ⅰ、Ⅱ浓度升高,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而缬沙坦可以抑制这些作用,从而产生利尿、舒张血管和利钠的效果,进而预防和改善心肌重构[20-21]。另外,两组在用药之前,IL-2,IL-4,IL-10,TNF-α水平进行了对比(P>0.05)。说明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血清炎性因子IL-2、IL-4、IL-10及TNF-α都是经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和组织炎性反应以及组织损伤息息相关,IL-4可表达炎性反应,还可诱发免疫性疾病,IL-10抑制促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效避免机体过渡炎性反应。TNF-α既可调节免疫功能,又可产生促炎性反应,使病情加重,因此,TNF-α不仅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还可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可观的判断,临床意义较大[22]。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诺欣妥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阻碍心室重塑,促进心功能改善,聂园园[23]等人研究指出,诺欣妥可促进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效提升,改善其心室重塑状态,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的预后。因此,诺欣妥在心力衰竭时,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释放,从而改啥心脏功能和心肌重塑,从而达到增强心衰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诺欣妥可以减少病人在医院的发生率,缓解其临床表现,并能改善生存品质。 因此,诺欣妥具有抗心衰心肌重构、提高心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减轻不良反应等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佳斌,秦佳枫,赵钢.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3):378-380. [2]彭玉霞,卢桂林,张斌霞.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73-376. [3]谭楠楠,章轶立,杜康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2):159-164. [4]张江武,谢志辉,吴方辉,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7):1430-1433. [5]AKAHORI M,AYALASOMAYAJULA S,LANGENICKEL T,et a1.Pharmaeokinetics After Single Ascending Dose,Food Effect,and Safety of Sacubitfil/Valsartan(LCZ696),an Angio-tensin Receptor and Neprilysin Inhibitor,in Healthy Japanese Subjects[J].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2017,42:407-416.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3-10. [7]王毅,杨征.托伐普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钠水平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04):470-472. [8]Jhund PS,McMurray JJV.The neprilysin pathway in heart failure:areview and guide on the use of sacubitril/valsartan[J].Heart,2016, 102(2016):1342-1347. [9]宗晓娜.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反应的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3):109-111. [10]胡威,杨峰彪,苏芳菊,蔡晓庆,张卫泽.多位点起搏与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10):1166-1170. [11]马进,张静,邱燕玲,李培英,罗永科,吕品.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5):2491-2494. [12]孟翠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4):2997-2998. [13]Desai AS,Vardeny O,Claggett B,et al.Reduced risk of hyperkalemia during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ith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 by use of sacubitril/valsartan compared with enalapril: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PARADIGM-HF trial[J].JAMA Cardiol,2017,2(1):79-85. [14]Bohm M,Young R,Jhund PS,et al.Systolic blood pressure,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results from PARADIGM-HF[J].Eur Heart J,2017,38(15):1132-1143. [15]Wang JG,Yukisda K,Sibulo A Jr,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add-on to amlodipin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ypertension uncontrolled with amlodipine monotherapy[J].J Hypertens,2017,35(4):877-885. [16]Kobalava Z,Kotovskaya Y,Averkov O,et al.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sacubitril/valsartan(LC)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Cardiovasc Ther,2016,34(4):191-198. [17]Jhund PS,Claggett BL,Voors AA,et al.Elevation in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 in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nd influence of treatment with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 LCZ696[J].Circ Heart Fail,2014,7(6):953-959. [18]张相杰,黄文平,许有凡.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5):795-799. [19]陈丹,张志连,潘荣全,等.诺欣妥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3):114-116. [20]Hsiao H,Langenickel T,Petruck J,et al.Evaluation of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drug-drug interaction of sacubitril/valsartan(LC)and sildenafil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on[J].Clin Pharmacol Ther,2017:1532-6535. [21]Seferovic J,Claggett B,Seidelmann S,et al.Effect of sacubitril/valsartan versus enalapril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diabetes:a post-hoc analysis from the PARADIGM-HF trial[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7,5(5):333-340. [22]陈建桥,刘宏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及炎性相关标志物[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2):208-210. [23]聂园园,柴小计,高君.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状态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9):100-103. [24]Langenickel TH,Tsubouchi C,Ayalasomayajula S,et al.The effect of LCZ696(sacubitril/valsartan)on amyloid-βconcentration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in healthy subjects[J].Br J Clin Pharmacol,2016,81(5):87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