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晚夜间病房护理管理策略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4-08-29 21:25来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晚夜间的护理质量的原因及采取护理管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对护理管理对策及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对策实施前后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护士压力源、护理缺陷项目。结果 通过建立晚夜班准入制度;加强培训力度;重点环节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等策略管理策略实施后,对本病区25名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护士培训后能力明显提高(P<0.001)。策略实施3月后,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测试,对比策略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均有所下降(P<0.05)。发生护理缺陷项目率下降。结论 针对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晚夜的护理缺陷,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专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实践的核心内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死亡率高,护理风险高[1]。而晚夜间护理工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护理工作的难点[2]。2016年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通过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或血管内治疗,设立了脑卒中急救护士,24小时参与脑卒中急救,提升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护效果[3]。晚夜间收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日益增多成为夜间护理管理质量的难点。本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以护士长夜查房质量控制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晚夜间护理过程中反馈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管理策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1 一般资料 1.1 护士情况 本病区普通病房床位30张,监护病房8张,实施两套护理排班模式。护理人员编制31人,在编26人,缺编5人,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护理人力结构以1~5年初级职称护士为主,占总人数48.39%。平均年龄26.9±4.9岁;工作年限在1~23年。 1.2 护理质量 通过护理部安排各科护士长参与的晚夜间查房,每月1次,对查到护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到科室。发生问题总条目42项,其中36条查房问题发生于1~5年护士值班工作中,护理安全、护理文书、优质护理占前3位,护理安全排在首位,主要存在提前巡视、巡视不及时、未执行三查七对、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等问题,护理缺陷项目发生率(见表1)。 表1 护理缺陷项目
1.3 存在问题 护士年轻化,护士培训欠缺,科室低年资护士多,专业技能及经验不足,为保证科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通常新护士往往熟悉流程和基本技能,带教3套晚夜班后独立当班,存在安全隐患。培训过程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护士培训效率低等问题,从根本上不能保障护理质量及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心理压力大,护理队伍不稳定,科室日常工作的护理绩效考核将护士每年需要完成的晚夜班数作为重要晋级要求条件之一。本病区晚夜间主要收治病种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急性期及动脉取栓患者极易发生病情变化,家属的心理应激是其他突发事件等潜在性因素,护士值夜班基本上是1人,由此造成护士晚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4]。2018年护士辞职率达16.12%,通过对在职25名值晚夜班护士通过问卷星方式进行心理压力评分测定,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35个条目),从5个维度的分值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在该表第2维度(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和第4维度(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分值最高,得分分别为(3.2±0.79)分和(2.92±0.72)分。晚夜间急诊的救治工作超过了平时的工作量负荷,同时护士年轻化,专业知识薄弱,担心出错,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 2 方法 2.1 护理管理策略 2.1.1 晚夜班准入制度 建立晚夜班准入规范,进入值晚夜班的护士需取得注册护士资格,掌握脑血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专科应急预案,通过理论考核方式100分制,考核成绩≥80分。掌握十五项基本操作及专科技术操作,独立完成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置能力,操作考核以100分评分标准,由科室带教教员抽考2个项目,考核成绩≥80分。每人完成1次教学查房、1次健康宣教、小讲课一次,考核合格。并能完成急诊输液门诊打满200针和PICC门诊维护取得合格证书。能独立完成各个班次,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处理,由高年资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带教5套晚夜班数,完成后由带教老师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单独承担晚夜班工作。 2.1.2 加大培训力度 科室建立完善的能级考核培训制度,根据不同的年资制定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培训,一般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卒中专业知识培训、康复知识培训、沟通技能培训等。对能级理论考核采用问卷星形式及试卷形式相结合,通过问卷星对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提高能级考试效率与质量。每年安排2次演练专科情景模拟,增强实战和应急能力。优选业务能力强的带教教员,强化重症病房急救技能培训,进行心肺复苏、脑疝、癫痫的急救、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呼吸机、简易呼吸器操作考核等,护士参与和合格率均达100%。组织重症患者的教学查房,学习重症患者的监护技能、预见性护理,提高重症患者的应急能力。制定专科护理应急预案,除了模拟演练,在晨会上模拟病例,小讲课等,充分发挥护士的应变能力。 2.1.3 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 病区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重症患者较多,存在年龄大,病情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而我科新护士多,往往经验不足是导致护理不良安全事件的活跃时期[5] 。如何保证病人安全,在护理过程中要有效把握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尤其重要。通过晨会学习,要求责任护士交班时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观察重点进行汇报;对手术已出现并发症或疑难问题作为晨会进行讨论学习,吸取经验。对新上任独立上晚夜班班的护士进行重点监控,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 2.1.3 人力资源安排,弹性排班 根据科室手术安排时间及手术量,实施弹性排班,在手术量大,病人重、手术量较多时,及时安排加强班;晚间人力不足时,将16:00-22:00班次改为晚班;护士长需评估护士的工作能力,在排班中做到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做到新老搭配、工作能力强、弱搭配。节假日设立组长负责制,负责保障病人安全、护理质量,组长下班前通过微信形式汇报护士长当日病人流动、抢救及其他特殊情况。 2.1.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6]。设立护理二线值班并进行岗位管理,及时有效处理临床疑难问题及突发情况,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年资护士的紧张焦虑情绪及心理压力。刘玉琦等[7]研究发现,护理管理者应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二者相结合,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通过每月统计晚夜班数,作为次月安排晚夜班数的参考,达到每月晚夜班数相对均衡。在原有医院晚夜班补贴的基础上对于晚夜间收治急诊数量和质量在奖金分配中体现,对于当时收治患者时结合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对收治的急诊每例给予额外奖励,提高护士积极性。 2.1.5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控制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临床护士共同参与,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8]。对于不同的年资、职称进行层级管理[9],分别由责任护士、质控员、护士长组成。责任护士每天针对护理安全、护理文书进行自查,质控员再次督查,充分发挥质控护士的作用。对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在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对反复出现的个人将追究责任。严格查对制度,强调用药安全,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教员的管理责任。加大护理质量监管力度,科室根据护理部检查重点及薄弱环节,按照标准自查,在每月生产会上讲评本组检查情况、主要改进项目,并在下个月予以追踪、反馈,不断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2.2 评价方法 2.2.1 评价指标 2.2.2 护士专科知识评分 对本病区25名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分。 2.2.3 护士压力源 策略实施3月后,对病区25名护士再次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测试,对比实施策略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数值。 2.2.4 护理缺陷项目发生率 通过比较2018年1~12月-2019年1~12月护士长晚夜间查房质量反馈,比较实施对策前后,护理缺陷项目发生率。 2.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人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通过管理策略实施后,对本病区25名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操作、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护士培训后能力明显提高,P<0.001(见表2)。
策略实施3月后,对病区25名护士再次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施策略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 ,得分均有所下降(P<0.05)(见表3)。 通过比较2018年1~12月-2019年1~12月护士长晚夜间查房质量反馈,夜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缺陷项目发生率下降(见表4)。 表2 培训前后护士专科知识评分结果(n=25±s) 表3 护理管理策略实施前后3个月护士工作压力源
表4 护理管理策略实施后与前1年护理缺陷发生率(n%)
4 讨论 4.1 实施晚夜班护士的准入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 岗位准入关系到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10]。是强化依法执业,有助于健全护士执业管理制度,防范医疗纠纷重要保障。实施夜班准入制度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能够使新护士具备晚夜班工作的能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此保障夜班护理质量与安全。另外,实行二值班制度可以为承担晚夜班的新护士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配合晚夜班抢救过程,从中吸取经验,从而能高质量完成晚夜班工作。 4.2 护士专科能力及技能的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护士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科业务能力及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才能独立胜任晚夜班工作;其次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协调沟通的能力,熟练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最后还需具备护理质量管理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晚夜间的护理质量。护理者可以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日常查房、晨间提问、护理教学查房等多形式对新护士进行考核,综合评价护士,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4.3 重点环节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有重点环节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供24h无缝式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者需要对重点环节进行监控,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11]。通过层级管理对护理工作进行控制、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12]。 参考文献 [1]詹昱新,喻姣花,乐革芬,等.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84-89. [2]潘红英,丁力.量化考评在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6(11):1329-1330. [3]李冬梅,张玲娟,钱火红,等.脑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的设立与实践[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9):991-996. [4]苏水清.夜间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1):68-69. [5]程明玉,石兵,邓敏.环节质量控制在非行政班时段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6):166-167. [6]王洛香.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护士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2172-2174. [7]刘玉琦,康建芳,刘婴,等.护士夜班奖金激励作用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50-51. [8]赵玉梅,陈琳,李德华.临床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行为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9):660-662,686. [9]朱娜,马洪,詹旭蕾.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10(36):71-72. [10]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7):7-10. [11]曾玲玲.试论优质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护理学杂志,2013,28(7):51-53. [12]高佳,王晓琳.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对护患纠纷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9):119-120,129.
文章分类:
护理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