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现状及培养策略发表时间:2024-10-27 21:43来源:浙江树人学院树兰国际医学院 摘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养老护理人才现状,存在养老护理人才人数不足、养老护理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养老人员结构不合理、养老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并给出培养建议:政府注重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增加福利提高待遇、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监管,给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人们的健康观念都有所加强,对于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就导致如今人民平均寿命提高。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导致一部分人迫于社会生活压力选择不生育或者少生育,也有一部分的人由于受先进思想的影响,“传宗接代”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淡化,选择单身的人也越来越多。种种原因导致出生率下降而人口寿命的逐步提高,这就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由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逐渐严峻起来。在这些问题中,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由此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在如今乃至将来都变得尤为重要。 1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概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以上人口数或者65周岁以上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7%时,这就说明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1]。而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 早在2015年底, 在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数已经达到2.22亿, 约占总人口数的16 %,其中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多达4亿,而其中那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数量和之前相比会进一步增多,而到2050年的时候,我国的老年人口量将达到4.8亿人,而到那时我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而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65周岁老年人口就占了总人口数的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3]。有关数据显示,在2018年,日本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占了总人口的28%,可以说日本在未来将要面临更为严重的由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4]。老年人口数地快速增加大大加强了社会对养老人员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国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人员可以成为养老护理人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人口数量上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却很匮乏,由于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2 国外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社会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问题,也是全球大部分国家面对或将要面对的问题,由于不同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国家的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也有着许多不同。 2.1 日本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日本是第一批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先进的医疗水平和对长辈的“尊敬”使得日本老年人口众多,且老年人口比例很大。但是也正是因为日本较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使日本在养老人才培养和养老机构上有较为成熟的体系,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养老模式,日本比较早就实现了家庭养老模式向居家养老模式的过渡和转变。日本关于养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早在1864年,日本第一个民间个人兴建的救贫养老机构就诞生了,它就是由小野太三郎在石川县金泽建立的在当时日本最早的民间“养老院”。现如今,截止2017年,日本人口老龄化率为27.7%,全日本有9740所特别养护老人院,975所养护老人院,轻费老人院2298所,老人福祉中心2032所;有料老人院13523所,配备介护服务的老年人住宅5351所;老人保健机构4322所,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1196所;日间照料机构23597所,短期入住机构16564所;居家介护服务事业所35311所,介护预防服务事业所75030所[5],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养老机构数量是十分可观的。如今,日本的医疗照护一体化模式发展较为成熟[6],成熟的模式很好地缓解了日本社会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养老问题。 日本不仅在养老机构的建立上有着不错的成绩,他们在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上也下足了功夫,有着不菲的成绩。其中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他们不仅看重并积极创新发展养老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专业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由此日本有着数量不低的介护福祉士、社会福祉士、管理营养师、精神保健福祉士等专业化的护理人才[7]。除此之外,日本的各个养老机构基本都设立了专业人才资格考试,就像我们的教师资格考试一样重要[8],这大大提高了日本养老护理服务水平和专业性。同时,日本政府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着手,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的环境、添加了各种福利、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等等,由此来吸引更多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自愿投入到养老服务中去[9]。有研究显示,日本的介护产业从业者从2000年到2013年人数由66.20万人增181.88万人,增长了将近1.8倍[10]。可以说日本成熟的养老体系极大地缓解了本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2.2 美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据有关数据统计,美国的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从2007年的3780万增加到2017年的5090万(增长34%),且预计到2060年,美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9470万[11]。同样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在社会养老问题上有着和日本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其中美国的“退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较为典型的。这种模式最初由美国教会创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12],而服务设计与服务群体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是这种模式的优点之一,它实现了政府部门公共产品非营利性与私人经营的高效率相结合。在“退休社区”内一般会配备独立住所,其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餐饮和医疗。除此之外社区还建立老年大学、兴趣协会等方便开展活动的组织,极大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生活;而对需要他人照顾的半失能老年人,除了上述服务外,还会提供穿衣、洗浴等基本的生活服务;对于完全无法自理的失能老年人,不仅有专业护理人员24小时的监护服务,还会单独为他们满足该群体需求的特殊居住空间。从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该模式下对于养老护理工作者专业性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说美国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也颇为重视。在我们中国颇为重视的报酬工资方面,美国的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工资水平是十分可观的,处于美国的中游水平[13],且和中国社会普遍对养老护理人员认知不同的是,在美国民众眼中,养老护理人员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几乎不存在偏见的情况。此外,美国的许多学校都设有专业的老年护理课程,这极大提高了美国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于专业性,且护理人员要想上岗赚钱的话,必须先通过专业学习, 参加国家的专业培训, 考试合格获得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后, 才能领证上岗成为专业的护理人员。 3 国内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3.1 国内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虽然老龄化情况不是最严重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养老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今由于社会养老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日益严重,国家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养老事业的发展。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约有2.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约1.9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5%。我国老年人口众多相对应的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够。截至2018年末,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仅仅只有30万,但是按照老年人口比例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400万的养老护理人员,而且不容乐观的是,截至2017年,我国一线养老护理员主要为40~50岁的女性[14],这说明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够理想。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不但在数量方面仍有巨大短缺,而且大部分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业务素质修养还大大达不到社会需求。有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大专文凭及以下,且养老服务业中持证的工作人员数量要低于2万日人[15]。可以看出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的总体水准相当低下的, 且尚未有完整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体系。虽然看起来我国的养老事业一片黑暗,但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也逐渐重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在2019年的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养老服务业求职创新,主要是建立健全对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制度和教育培养机制,以及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业业吸收年轻人就业和形成现代养老服务行业的褒扬机制。这对于我国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提供了不错地帮助,我相信将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会向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 3.2 国内养老护理人才培养问题 尽管如今党和国家都更加关注中国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但中国目前没有形成独立、健全的老人照料教育制度仍是现实,如今,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而养老服务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2.1 养老护理人才人数不足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是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够,“供不应求”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养老机构员工人数稀缺,老年人想进养老院都需要“排队”,而且大部分都做不到完全的一对一照料。在《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就有指出,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的扩充目标是600万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却还不足100万人[16],其养老护理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为2542万人,其中养老护理人员却只占了16.3%[17]。 3.2.2 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和国外比较来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起步是比较晚的,也缺乏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所以就算相关从业人员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比较难地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体的养老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护理能力不足。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有些甚至是文盲。而且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养老护理便更需要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但是不高的人员素质使得我国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养老服务都达不到要求,养老服务也很难有个很好地发展。可以说没有针对性的且有效的养老护理员专科培训[18]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我国养老服务业队伍不仅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足 ,持证上岗率也偏低。 3.2.3 养老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养老护理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而之前我们较为忽视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高低和我国养老事业是否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养老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也息息相关。焦虑、抑郁等是养老护理员常发生的不健康心理,这些负面情绪和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地位较低容易受到歧视、工资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等等有关。而焦虑和抑郁会让养老护理人员失去耐心和兴趣,影响其判断能力,最终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19],而最严重的是会发展成虐待老年人来抒发情绪。 3.2.4 养老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大多集中在40岁和50岁左右,整体年龄结构偏大。而且,大部分养老护理服务人员都是在外地务工、城市下岗的失业人员还有便是那些家里工作环境较差的无业人员,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找不到好工作便来从事“无门槛”的养老护理工作。高中以上学历及专职护士的人数也较低,所以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20]。因为多数有专业能力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事业,他们认为养老护理是不体面的,不仅工资低社会地位还低,容易被人看不起。而且现在多数养老机构也未对养老护理人员采取分级管理,一些护生觉得在养老护理行业自己能力会得不到体现,发展空间受限就更不愿意从事养老事业[21]。 4 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对策 4.1 政府注重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增加福利提高待遇 从我国养老事业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养老护理人员心理负担大还是养老人员的结构不合理都和我国养护护理人员的地位待遇低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今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很大的原因就是社会对于养老护理的偏见,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而且福利少,所以我们政府应加强养老护理事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明确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和老年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维护双方的权益。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养老事业的宣传,比如说弘扬养老护理人员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等优秀精神以此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尽量消除社会对其的偏见,提高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给予养老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同时提高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事业。 4.2 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中国的养老护士业务培训还不够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医疗管理的人才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有限,已无法满足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加强技术培训变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目前,我们可以依托高校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可以是政府设立培训机构进行统一培训,也可以是养老机构内部的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可以建立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因为有研究显示,根据养老护理人员自身不同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有助于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22]。通过科学、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不仅提升了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养老护理服务人才队伍。 4.3 加强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监管 如今,养老院养老护理人员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看法,还是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监管制度的体现。加强对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管理力度,明确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规范和约束养老护理人员行为和服务,保障服务质量。我们可以通过考核评价和竞争奖罚等方式,推动养老护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3]。 5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人员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加强监管、提高社会地位和福利能有效地提升我国养老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包世荣.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58-63. [2]谢虔.南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28(05):87-91. [3]丁英顺.日本老龄化的最新状况、社会影响与相关社会政策——2018年版《老龄社会白皮书》解读[J].日本研究,2019(01):27-37. [4]高兴如.日本高龄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7):190-192. [5]索宏.日本养老机构的历史变迁[J].福祉研究,2021,4:126-132. [6]任雅婷,刘乐平,师津.日本医疗照护合作:运行机制、模式特点及启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23(04):87-95. [7]余舟.日本介护服务为何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基于日本介护服务理念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20(01):81-94. [8]刘尚昕,于普林.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健康保健服务体系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03):255-256-257-258. [9]杨磊明,黄彩霞,潘斌,张建文.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康养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7):143-147. [10]宋悦,韩俊江.日本介护产业从业特征、工资水平及相关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16(02):87-94. [11]马晓斐,王媛,许道祯.老龄化理论演变下美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特点与启示[J].职教通讯,2021(04):118-122. [12]杨欣玥,丁宇峰.国内外居家养老典型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19(19):26-27. [13]杨旭萍,张元.中美养老护理业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85-88. [14]张小林,吴彬,黎剑云,等.基于我国养老护理员特征的培训方式现状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14):3. [15]游雪滕,蔡德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大学教育,2021(09):154-156. [16]桂人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J].人事天地,2010(20):28-30. [17]付双乐.养老护理员生存现状与困境调研报告[J].家庭服务,2020(06):42-46. [18]DanielBressingtonetal.PhysicalHealthCareforPeoplewithSevereMentalIllness:theAttitudes,Practices,andTrainingNeedsofNursesinThreeAsianCountr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18,15(2):343-343. [19]顾桐语,杨春燕,宋红玲,宋健美,陆健美,朱彩红.南通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0):1867-1870. [20]单胜华,任婧,雷雨广.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217-218. [21]刘世英,唐丽,费玲.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2):26-27. [22]李英,李晓明,王侠,郭明贤.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分层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16):2089-2092. [23]李文平.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81.
文章分类:
护理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