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眼科手术护理服务创新的研究发表时间:2024-11-01 21:30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将日间手术模式下的眼科手术专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手术患者时,对其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及疼痛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样本,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实施基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眼科手术特殊护理措施。每组各有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疼痛感评估、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估。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其疼痛评分、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护理后阶段,观察组的BCS舒适度评分和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且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眼科手术护理实践中引入日间手术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知,并提升其生活质量。这一新型护理模式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与术后的身心状态稳定,从而增强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眼科手术;日间手术模式;生活质量;护理;自我感知;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ophthalmic surgery nursing service based on day surgery model Jiang Honghong, Gao LAN Eye, Ear, Nose and Throa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6, China Abtras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pecial nursing service of ophthalmic surgery under day surgery mode on the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and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hthalmic surgery. Methods : In this study,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surgery in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lotter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special nursing measures for ophthalmic surgery based on day surgery mod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re were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in assessment, Bruggrmann comfort score (BCS), Ramsay sedation score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score, BCS comfort score, Ramsay sedation score and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n the post-care stage, the BCS comfort score and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Conclusion : The introduc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services under the day surgery mode in the practice of ophthalmic surger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percep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is new nursing mode is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patients '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so as to enhanc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 ophthalmic surgery; day surgery model;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care; self-perception; satisfaction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日间手术已成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眼科日间手术护理服务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优化流程、个性化照护、强化术后随访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无缝对接与高效管理。然而,如何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进程,并对这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是当前眼科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本研究将针对眼科日间手术护理服务的创新实践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同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严谨的评估分析,以期为推进我国眼科日间手术护理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眼科手术护理服务是整个眼科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效果、康复进程以及术后生活质量。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眼科手术日趋精细化、微创化,日间手术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对眼科手术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3]。眼科手术护理服务涵盖了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恢复等全过程,不仅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个性化、舒适化的护理措施。通过优化手术室环境、改进护理流程、强化健康教育、科学实施疼痛管理以及严密的术后随访等创新实践,可显著提升眼科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4-5]。为进一步分析基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眼科手术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以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眼科手术患者群体中,共筛选出120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比52.5%,女性占比47.5%,年龄分布于29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21±4.33)岁,平均体重(62.35±6.17)Kg。研究纳入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成年患者,即年龄不低于18岁;无显著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并且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而排除标准设定严谨,包括但不限于:不符合年龄范围的个体,如18岁以下或超过70岁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脏、肺脏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状况的病患;对地佐辛药物过敏,或有明确记录的重大药物不良反应史;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伴有精神疾患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项目的患者;以及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各项要求的病人。经统计分析,各组间的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常规护理程序,该程序涵盖了指导病人完成所有必需的术前检查,确保病患获得手术基本信息的充分告知,并在手术进行期间及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展、用药管理等各方面实施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引入了日间手术模式下的眼科手术专门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评估与准备阶段:①病人筛选严谨:对候选者进行全面健康状况审核,严格核实其手术适应症,同时考察其对手术的理解程度和配合意愿,以确认其适宜进行日间眼科手术。②教育辅导强化:为患者提供详尽的术前教育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流程的详细解说、注意事项的明确提示以及术后恢复阶段的各项护理指导措施。完善术前筛查:确保执行一系列眼科专项及全身性医学检验,如视力测定、眼压测量、泪道功能检查、眼部超声检查等,并结合心电图等一般性体格检查项目,以保证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2).手术当天流程优化:①快捷入院手续办理:简化并加快入院流程操作,促使患者能够迅速进入手术室准备状态,减少非必要等待时间。②麻醉精细化管理:根据手术的具体需求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并在手术前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确保麻醉安全有效且快速康复。(3)术后即刻护理①复苏区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移至复苏区,在专职护士的监护下苏醒并观察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及初步恢复状况。②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并处理患者的疼痛问题,可能包括局部冷敷、止痛药物的应用等。③初期康复指导:教授患者正确的卧位、眼部保护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术后用药(如滴眼液)。(4)出院决策与随访:①出院评估:根据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自我感觉等因素决定是否可以按时出院。②居家护理指导:详细告知家属或患者术后在家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活动限制、饮食安排、复查时间等。③跟踪随访: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通过电话或门诊回访等方式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进程,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干预。(5)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预案,如手术后出血、感染、视力下降等,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病情变化,能够迅速启动转住院治疗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妥善救治。(6)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座谈培训,让患者及家属更多的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以便家属更好地监护患者,同时,也使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呼吁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并且积极引导患者对护理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若患者理解能力偏差,年事较高则对其进行单独讲解;为每一名患者提供具体包含其BMI、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并归档,定期通过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手段掌握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控制情况,嘱其一旦出现不良现象即刻入院接受完整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4、8、12小时内进行了镇痛、镇静、舒适度和不良反应的密切观察,并进行了详细记录。具体观测指标设定如下:(1)疼痛控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该方法涉及一个10厘米长的标尺,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标尺上标记出对应的疼痛强度等级,评分范围从0到10分,其中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10分则表示极度疼痛。VAS评分由未事先了解患者病情的医护人员独立完成。(2)镇静程度:应用Ramsay镇静评分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各等级定义如下:1级:清醒且有焦虑感;2级:安静配合,处于轻度镇静状态;3级:虽昏昏欲睡但能保持清醒;4级:浅睡眠阶段,可被轻易唤醒;5级:深度睡眠,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6级:深昏迷状态,对呼叫等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3)舒适度状况:利用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标准衡量,各级别描述为:0分:持续存在疼痛;1分:静息时无疼痛,但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2分:静息状态下不感到疼痛,仅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轻微不适;3分:日常呼吸过程中无疼痛感;4分:咳嗽或其他动作均不会引起疼痛;5-6分:进入过度镇静状态,可能影响舒适度评价。(4)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提升: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和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生活质量方面,通过视功能障碍眼病患者特定的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改善越显著。而护理满意度则借助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打分,同样以满分100分为基准,高分意味着更高的护理满意度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实施χ2 检验,P<0.05,意味着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 NRS 疼痛评分、BCS 舒适评分及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 4h、8h、12h 各观察指标的比较(x±s)
2.2 护理前后组间生活质量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显示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表2 组间复发率以及治疗满意率比较(x±s)
3 讨论 眼科手术作为临床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7]。但由于术后易出现疼痛、肿胀等不良现象,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预后恢复[8]。术后疼痛会抑制患者呼吸活动,使患者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抑制胃肠蠕动,降低机体抵抗力,易引起一些负性情绪,从而影响疾病预后。眼部手术后,切口处存在感染风险。通过规范的眼部清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细菌侵入,减少感染的发生[9]。正确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伤口愈合,如保持眼部休息、避免揉眼、按照医嘱滴用药物等,这些都有利于组织修复和减轻炎症反应。如眼压升高、出血、疼痛、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来监测和预防。例如,定期复查眼压,观察有无异常分泌物或出血症状,以及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眼部活动训练。恰当的疼痛管理、冷热敷等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10-12]。合理的术后恢复期指导和随访服务,可确保患者遵守医嘱,不进行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成功。 综上,开展基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眼科手术护理服务,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经济负担和医疗纠纷,有助于后续治疗方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王瑞,张蓓,孙捷等.专科护士主导制定的围术期点药单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眼科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2):1793-1796. [2]李姝萍,张宇,谢佳等.基于信息化和Teach-back法构建眼科日间手术健康教育模式[J].眼科学报,2022,37(07):550-557. [3]李晶晶,王非凡,刘俊等.精细化管理在日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5):776-779. [4]盛永琴,张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395-396. [5]李青.威斯康星大学医学眼科中心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学习启迪[J].现代医院,2021,21(08):1205-1207. [6] 杨宇,韩箐,徐学懋.心理护理在眼科手术护理的应 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6):178- 179. [7]朱感华,叶秀萍,邓晶等.思维导图护理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准备质量中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7):176-180. [8]唐昕宇.护士主导的白内障日间手术术前评估项目的构建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1. [9]易文芳,余文静,王亚冲等.眼科亚专科化建设下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1702-1704. [10]徐奕睿,朱渝.日间手术服务模式在眼科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233-234. [11]王仁秋,郝永丽,杨小蓉.集中管理日间手术模式与协同管理住院手术模式对眼科手术运行效率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4):257-259. [12]徐成惠,曹勍,敬洁.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华西医学,2016,31(04):611-614.
文章分类:
护理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