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分析发表时间:2024-11-29 12:19来源: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0例(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对比标准,并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良恶性间质瘤数分别为45例及5例;CT检查提示良恶性间质瘤数为42例及8例;以上两项检查结果很接近,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的精确度高。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通过评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病灶形态,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强化情况以及密度水平对患者病变的良性以及恶性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发生,建议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性;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445 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in diagnosing gastrointestinal glioma Pei Huirong (Guangxi Beihai Health School Affiliated Hospital,Guangxi Hepu 536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Methods 50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ai City Health Schoo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2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comparison standard, and the imaging diagnosis results of GISTs examin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was 45 and 5 respectively;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tromal tumors was 42 and 8;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two examinations were very similar, suggesting that the accuracy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was high.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can judge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by evaluating lesion shape, edge size, growth mode, enhancement and density level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t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avoids misdiagnosis.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diagnostic accuracy; diagnostic efficacy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在所有恶性肠道肿瘤中发病占比0.1%-3%,发病率为1-1.5/10万[1]。临床发现,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从食道到直肠的胃肠道任何部位,但在胃(60%)和小肠(30%)的发病率较高,淋巴结转移罕见,不仅需要借助根治性手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组织,胃肠道癌还需淋巴结清扫和相关器官的广泛切除[2]。致病因以基因突变为主,如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c-kit基因突变、PDGFRA基因突变[3]。受到基因突变影响,造成肿瘤细胞发生增殖、侵袭情况,促进病情进展。关于疾病预后情况通常与疾病诊断存在关联,及时诊断疾病的良性与恶性可实现病情针对性治疗,良性患者预后良好,恶性患者五年内生存率不超过35%[4]。为此,需加强疾病诊断研究。随着影像学技术深入实施,使疾病的诊断方式及原理得到优化发展,其中X线、多层螺旋CT均为疾病诊断手段,多层螺旋CT使用中其分辨率较高,不具备创伤性特点,而且操作简单,能利用胃肠道扫描评估患者肿瘤浸润情况、胃肠道病变情况,可对微小病变进行发现,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的情况出现[5]。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目前诊断GIST效果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但临床关于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性及效能研究内容鲜少,鉴于此,研究选择50例(2012年12月~2023年12月)病例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23年12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0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为30例,女性患者只占20例;50例患者中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6.56±2.45)岁,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年龄35岁;患者体重较大为85Kg,体重较轻为43kg,平均体重约为(62.56±2.85)kg。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具备正常的视听交流能力;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黑便、胸闷、腹部不适症状;④家属及患者本人均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有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相关病变;②女性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哺乳阶段及妊娠;③有明显的其它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呼吸系统等;④有胃肠功能紊乱性病变;⑤本研究期间同时参加多项医学研究课题。 1.2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东芝Asteion Super多层螺旋CT机对所有参加的患者进行检查。增强检查前需要患者禁食达4小时以上,在服用120mL左右温开水之后,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给患者肌内注射山莨菪碱20mg,以便松弛平滑肌,减少胃肠蠕动,达到减少CT伪影发生;在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操作前10-20min左右需让患者胃腔保持充盈状态,可以口服500ml温开水,患者进入CT检查室后需要口服200-300ml左右温开水保持胃腔充盈,有利于提高CT图像清晰度,更加直观地观察胃及肿瘤是否出现形态学改变;需在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之前对患者小肠及结肠等部位进行肠道清洁,并对小肠及结肠等部分充盈,可以选择在检查前2小时左右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注意CT检查前使用铅衣、铅帽等覆盖住患者身体非检查部位,特别是受射线影响敏感部位,如眼睛、甲状腺及生殖器官等。准备好对应型号的仪器设备,按照常规条件进行相应部位的扫描诊断。辅助患者以仰卧位姿势为主,扫描过程中以膈顶为初始扫描,沿其向下扫完盆腔。在实施检查操作前,需训练患者呼吸,要求其在检查时需要拼住呼吸,以便减少膈肌运动造成的伪影影响CT图像质量。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扫描条件及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并进行多层面横断面连续扫描及多项后处理重建等。扫描采用主要参数有:横断面层厚为5mm,选取重建层厚为3mm,管电压一般选取120KV,部分体重较大者选择135KV,管电流为150mAs;增强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肘静脉,也可以选择下肢静脉;造影剂使用碘佛醇,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及身体情况来衡量(50-100ml);增强后,分别行动脉期(30s)、静脉期(60s)及延迟期(150s)扫描;利用专门软件进行薄层重建,层距、层厚为1.5mm,薄层重建后图像按照要求行后处理重建,以三维重建为主,方法主要有MIP,MPR等。完成扫描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由两名具备高资历以及丰富阅片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图像检查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和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良性CT检查结果间质瘤体积小,边界清楚,边缘规则,大部分以类圆形病灶为主,肿瘤密度均一,增强扫描良性胃肠道间质瘤大部分强化均匀。恶性间质瘤体积增大,形态以分叶征为主,存在周围浸润,并且密度不均匀,存在出血、坏死和囊变,动脉期强化明显但程度存在不均性为恶性。诊断效能:计算特异度、灵敏度、恶性检出率、良性预测值、恶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其中A为真恶性,B为假恶性,C为假良性,D为真良性,恶性检出率=(A+B)/(A+B+C+D),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 ,诊断符合率=(A+D)/(A+B+C+D),恶性预测值=A/(A+B)*100% ,良性预测值=D/(C+D)*100% 。影像学特征:利用多层螺旋CT对良性胃肠道间质瘤良性恶性性质进行观察,其中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强化、密度等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2.0,定性资料用[n(%)]描述,χ2检验,定量数据用(±s)描述,P<0.05提示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良恶性间质瘤数分别为45例及5例;CT检查提示良恶性间质瘤数为42例及8例;以上两项检查结果很接近,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的精确度高。如表1。 表1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2多层螺旋CT诊断效能 多层螺旋CT检查计算特异度、灵敏度、恶性检出率、良性预测值、恶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100.00%、93.33%、84.00%、62.50%、100.00%、94.00%,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层螺旋CT诊断良性恶性病灶特征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利用多层CT扫描检查,良性以及恶性患者在影像学中形态、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强化、密度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诊断良性恶性病灶特征分析(%)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肿瘤类型,其主要发生于胃壁间叶组织,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基因突变存在显著相关性,现阶段有关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清楚[7]。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比较复杂的成分,而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进而导致临床诊断难度增加[8]。该疾病在发生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伴随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黑便,呕血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如果发病初期得到有效救治,患者术后预后良好,但如果进展至晚期,需要开展综合治疗,而且该疾病的最后通常与患者的性质具有一定相关,如果患者为恶性不能通过单一的手术治疗进行改善,需要在手术后通过化疗实行病情控制,但易出现复发和转移[9]。由于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展现出肿瘤和周边血管的联系,人通过血管重建来显现出和周边血管的联系,更加有效直白地观察其是否存在转移、病灶大小的分布、数量,更好地为后期治疗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支撑[10]。胃肠道间质瘤不存在特异性表现,常规CT无法对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组织进行准确判断,还会受到伪影影响降低诊断准确性[11]。CT增强检查已成为GIST术前检查的首选方式,术前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准确界定GIST的危险程度,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2,13]。胃及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会存在不一样的影像改变,良性的间质瘤主要影像表现为生长于胃肠道管壁的肿瘤,可以向管壁腔内外生长,瘤体较小,轮廓清楚,密度均匀,少数可出现小囊变,增强检查提示肿瘤均匀强化,延迟期肿瘤内也表现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坏死区强化不明显;恶性间质瘤的肿瘤体积相对比较大,大部分肿瘤瘤体直径大于5cm,肿瘤边缘部分显示不清,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肿瘤分叶状改变,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相邻淋巴结肿大,并发现肝脏、肺及脑组织等器官的转移灶,手术后部分患者肿瘤复发。 多层螺旋CT扫描小肠间质瘤的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灶的密度及形态与危险程度关系密切[14]。胃肠道间质瘤为实质性肿瘤,部分肿瘤呈胃肠腔内外生长,相应胃肠壁增厚,肿瘤较大可对周围器官及组织推压移位;与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胃肠道间质瘤管壁浸润虽不规则但管壁不是太僵硬,这也是与淋巴瘤鉴别的主要不同之处,但是在多层螺旋CT表现当中胃肠道间质瘤出现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没有非常典型的“空气征”,可以作为诊断时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通过术前诊断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以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5]。目前,穿刺活检仍是胃间质瘤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但活检时常难以正好取到肿瘤组织,且不适当的术前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和出血,同时也存在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活检[16]。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CT检查,能够在疾病早期准确捕捉病灶部位异常生物信息,根据患者胃肠道异常情况对病情进行合理判断与预估,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肿瘤性质,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17]。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要重点强化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研究工作,以便及时判断患者肿块的良性以及恶性程度能够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次研究提示术后病理结果良恶性间质瘤数分别为45例及5例;CT检查提示良恶性间质瘤数为42例及8例;以上两项检查结果很接近,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的精确度高。究其原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逐渐应用,该种诊断方式具有分辨率高,安全性高,诊断迅速,操作简单的使用优势[18]。此外,多层螺旋CT检查特异度、灵敏度、恶性检出率、良性预测值、恶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等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为患者实施胃肠道扫描,了解患者胃肠道病变情况程度,减少由于影像不清晰造成误诊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疾病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实现疾病的良性和恶性的判断,使诊断效果更加准确,诊断效能得到提升[19]。此外,此次研究发现利用多层CT扫描检查,良性以及恶性患者在影像学中形态、边缘、大小、生长方式、强化、密度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究其原因,通常情况下,胃肠道间质瘤在进展过程中,其良性阶段以及恶性时期的各项检查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良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通常以类型为主,而且肿瘤表面具有清晰光滑的边缘特点,同时其直径不超过5cm,而且多为腔内型生长,增强扫描过程中具有强化、密度均匀特点。恶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在影像学扫描技术中多以分叶状为主,并且肿瘤边缘具有粗糙模糊特点,肿瘤大小较大,拓展至腔外,而且其密度具有不均匀性,这种情况通常容易发现胃肠道间质由淋巴结转移,并且对四周组织产生侵犯,危险性较高。赵月霞,史清,谭露[20]等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利用常规x线以及64排螺旋CT进行同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x线,64排螺旋CT在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等数据均明显较高,而且更加符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以上研究成果与本次研究部分结论一致。提示,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的精确度更高。 此次研究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两点。其一,本研究样本数量少,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待收集大样本的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其二,研究选择年限较长。针对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优化,为今后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减少疾病复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胃肠道间质瘤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该疾病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而且疾病不存在特异性症状,患者患病后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难度。患者为良性病变,则治愈率较高,一旦进展为恶性肿瘤,则会提高患者死亡风险。多层螺旋CT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胃及各肠道怀疑间质瘤的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选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临床诊断价值高,主要体现在诊断肿瘤的特异度、准确度及灵敏度方面均较高,能有效鉴别疾病的良性、恶性,减少疾病的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且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而且该种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且操作方便的使用特点,可以在具体的检查中应用和推广,具有使用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郭建榕,蔡美花,吴立萍. 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的准确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06-4209. [2]鲍亚杰,曹锋,李非.不同肿瘤大小及解剖位置的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手术疗效分析 [J]. 中国医刊,2021,56(5):539-543. [3]何伟荣,连永伟,廖志东等.胃肠道间质瘤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表现特征及与肿瘤危险度的关系[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5):835-838+860. [4]王磊,任法云,张俊强.多层螺旋CT对肿瘤直径≤5 cm胃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21,19(04):352-355. [5]吴树剑,翟建,范莉芳.MSCT影像学特征联合全瘤不均匀度对胃低危险度间质瘤与胃神经鞘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2,24(04):370-373. [6]宋芹霞,陈平,王菲,王兴龙.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 癌症进展,2019,17(8):939-941. [7]黄婧颖,张渺娜,王新立,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7):4194-4197. [8]努尔麦麦提·喀斯木,祖丽菲亚·买合木提.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多层螺 旋CT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49-50. [9]郭建榕,蔡美花,吴立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的准确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06-4209. [10]马子勇,赵刚.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 2022,8(2):76-79. [11]焦文云,曹新广,刘靓,等.多层螺旋CT与超声胃镜在贲门部及胃底部间质瘤诊断中的比较[J].实用肿瘤杂志,2022,37(3):258-262. [12]姜利梅,李健康.基于模型迭代重组技术的低剂量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间质瘤患者的效果分析[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 , 23(1) 35 -37. [13]刘芸,方维东,张姣.小肠间质瘤组织中Ki-67表达与MSCT征象,危险分级的相关性[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4) : 632 - 638. [14]尚存海,张滨,于明川,那曼丽.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3) :449-452. [15]杨莉,苏世军.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5):131-133. [16]张晓瑞,申 静,王华锋,杨素君,王玉芳,相世峰,王 涛. MRI联合DWI对胃间质瘤与胃癌的鉴别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6): 136-138. [17]陈瑜扬,虞希祥.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5):633-636. [18]陈景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及影像学特征[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04):640-643. [19]柴丽,路涛,蒋颖等.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增强影像学征象与核分裂象计数之间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11):2059-2063. [20]赵月霞,史清,谭露.应用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0):1888-1890. |